#1863. 2025CSP-J1
2025CSP-J1
(CSP-J) 入门级 C++ 语言试题
认证时间:2025 年 9 月 20 日 09:30-11:30
考生注意事项:
- 试题共有 9 页,答题纸共有 1 页,满分 100 分,请在答题纸上作答,写在试题纸上的一律无效。
- 不得使用任何电子设备(计算器、手机、电子词典、电子手表等)或查阅任何书籍资料。
一、单项选择题(共 15 题,每题 2 分,共计 30 分;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选项)
- 一个 32 位无符号整数可以表示的最大值,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?( ) {{ select(2) }}
- 在 C++ 中,执行
int x = 25; cout << (x & (x-1));
后,输出的结果是?( ) {{ select(2) }}
- 255
- 254
- 128
- 0
- 函数
calc(n)
定义如下,则calc(5)
的返回值是多少?()
int calc(int n) {
if (n == 1) return 1;
if (n == 2) return 1;
else return calc(n / 2 + 1) + calc(n - 2);
}
{{ select(3) }}
- 5
- 6
- 7
- 8
- 用 5 个权值 19、15、28、25、10 构造一棵二叉树,该树的带权路径长度是多少?() {{ select(4) }}
- 176
- 182
- 196
- 206
- 在一个有向图中,所有顶点的入度之和等于所有顶点的出度之和,这个总和等于() {{ select(5) }}
- 顶点数
- 边数
- 顶点数 + 边数
- 顶点数 × 2
- 从 5 位男生和 4 位女生中选出 4 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,要求学习小组中男生和女生都有,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?() {{ select(6) }}
- 126
- 121
- 128
- 109
- 假设 a,b,c 都是布尔变量,逻辑表达式
(a && b) || (!c && a)
的值与下列哪个表达式不始终相等?() {{ select(7) }}
- a && (b || !c)
- (a ||!c) && (b ||!c) && (a || a)
- a && (!b ∣∣ c)
- !(!a ||!b) || (a && !c)
- 已知f(0)=1,f(1)=1 并且对于所有n≥2有f(n)=f(n-1)+f(n-2)%7,那么f(2025)的值是多少?() {{ select(8) }}
- 2
- 4
- 5
- 6
- 下列关于 C++
string
类的说法,正确的是?() {{ select(9) }}
- string`对象的长度在创建后不能改变。
- 可以用
+
运算符直接连接一个string
对象和一个char
类型的字符。 - string
的
length()和
size()`方法返回的值可能不同。 - string
对象必须以
'\0'结尾,且这个结尾计入
length()`。
- 考虑以下 C++ 函数:
void solve(int &a, int &b) {
a = a + b;
b = a - b;
a = a - b;
}
int main() {
int x = 5, y = 10;
solve(x, y);
}
在main
函数调用solve
后,x 和 y 的值分别是?()
{{ select(10) }}
- 5,10
- 10,5
- 10,10
- 5,5
- 一个8 x 8的棋盘,左上角坐标为(1,1),一个机器人从 (1,1) 出发,每次只能向右或向下走一格,要到达 (4,5),有多少种不同的路径?() {{ select(11) }}
- 28
- 35
- 56
- 70
- 某同学用冒泡排序对数组 {6,1,5,2,4} 进行升序排序,请问需要进行多少次元素交换?() {{ select(12) }}
- 5
- 6
- 7
- 8
- 十进制数 720₁₀和八进制数 270₈的和用十六进制表示是多少?() {{ select(13) }}
- 388₁₆
- 3DE₁₆
- 288₁₆
- 990₁₆
- 一棵包含 1000 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,其叶子结点的数量是多少?() {{ select(14) }}
- 499
- 512
- 500
- 501
- 给定一个初始为空的整数栈 S 和一个空的队列 P,我们按顺序处理输入的数据队列 A:7,5,8,3,1,4,2。对于队列 A 中的每一个数,执行以下规则:如果该数是奇数,则将其压入栈 S;如果该数是偶数,且栈 S 非空,则弹出一个栈顶元素,并加入到队列 P 的末尾;如果该数是偶数,且栈 S 为空,则不进行任何操作。当队列 A 中的所有数都处理完毕后,队列 P 的内容是什么?() {{ select(15) }}
- 5,1,3
- 7,5,3
- 3,1,5
- 5,1,3,7
二、阅读程序(程序输入不超过数组或字符串定义的范围;判断题正确填√,错误填 ×;除特殊说明外,判断题 1.5 分,选择题 3 分,共计 40 分)
(1)
- 判断题 16.(1 分)当输入为 2 时,程序并不会执行第 16 行的判断语句。() {{ select(16) }}
- 对
- 错
- 将第 16 行中的 “
&& gcd(j,k)==1
” 删去不会影响程序运行结果。() {{ select(17) }}
- 对
- 错
- 当输入的n≥3的时候,程序总是输出一个正整数。() {{ select(18) }}
- 对
- 错
- 单选题
- 将第 7 行的 “
gcd(b,a%b)
” 改为 “gcd(a,a%b)
” 后,程序可能出现的问题是()。 {{ select(19) }}
- 输出的答案大于原答案。
- 输出的答案小于原答案。
- 程序有可能陷入死循环。
- 可能发生整型溢出问题。
- 当输入为 8 时,输出为( )。 {{ select(20) }}
- 37
- 42
- 35
- 25
- 调用
gcd(36,62)
会返回()。 {{ select(21) }}
- 6
- 252
- 3
- 2
(2)
- 判断题
- 当输入为 “3 1 3 2 1” 时,输出结果为 2。() {{ select(22) }}
- 对
- 错
- 即使输入的 n 为五位数,输出的答案一定小于等于 n,大于等于 1。() {{ select(23) }}
- 对
- 错
- 将第 14 行的 “
n = unique(a+1,a+n+1)-a-1;
” 删去后,有可能出现与原代码不同的输出结果。() {{ select(24) }}
- 对
- 错
- 单选题
- 假设输入的 a 数组和 k 均为正整数,执行第 18 行代码时,一定满足的条件不包括()。 {{ select(25) }}
- j <= i
- a[i] - a[j] > k
- j <= n
- a[j] < a[i]
- 当输入为 “100 10 1 2 … 100” 时,输出为( )。 {{ select(26) }}
- 34
- 100
- 50
- 33
- 假设输入的 a 数组和 k 均为正整数,但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有,则若删去第 13 行的
std::sort(a+1,a+n+1);
程序( )。 {{ select(27) }}
- 输出的答案比原答案更大
- 输出的答案比原答案更小
- 出现死循环行为
- 以上均可能发生
(3)
- 判断题
- 当输入 “4 1 2 3 4 1 3 2 2” 时,输出为 2。() {{ select(28) }}
- 对
- 错
- 当程序运行完毕后,对所有的1<= i , j<=n, 都一定有 f[i][j] < f[n][n] 。() {{ select(29) }}
- 对
- 错
- 将第 18 行的 “
f[i][j]=std::max(f[i][j],std::max(f[i-1][j],f[i][j-1] ));
” 删除后,并不影响程序运行结果。()。() {{ select(30) }}
- 对
- 错
- 单选题
- 输出的答案满足的性质有()。 {{ select(31) }}
- 大于等于 n
- 大于等于 0
- 不一定大于等于 1
- 以上均是
- 如果在第 16 行的循环前加上以下两行:
sort(a+1,a+n+1); sort(b+1,b+n+1);
,则答案会()。 {{ select(32) }}
- 变大或不变
- 变小或不变
- 一定变大
- 不变
- 如果输入的 a 是 {1,2,…,n},而且 b 数组中数字均为 1~n 的正整数,则上述代码等价于下面哪个问题。() {{ select(33) }}
- 求b数组去重后的长度
- 求b数组的最长上升子序列
- 求b数组的长度
- 求b数组的最大值
三、完善程序(单选题,每小题 3 分,共计 30 分)
(1)(字符串压缩)
行程长度编程(Run-Length Encoding)是一种无损压缩编码,用于压缩重复字符较多的字符串,以减少存储空间。假设原始字符串中不包含数字字符。压缩规则如下:
- 如果原始字符串中一个字符连续出现 N 次(N≥2),在压缩字符串中被表示为 “字符 + 数字 N”。例如,编码 “A12” 代表 12 个连续的字符 A。
- 如果原始字符串中一个字符只出现一次,在压缩字符串中直接表示为该字符。例如,编码 “B” 代表 1 个字符 B。
以下程序实现读取压缩字符串并输出其解码、解压后的形式。试补全程序。
- ①处应填() {{ select(34) }}
- i < z.length()
- i - 1 >= 0
- i + 1 < z.length()
- isdigit(z[i])
- ②处应填() {{ select(35) }}
- count + (z[i] - '0')
- count * 10 + (z[i] - '0')
- z[i] - '0'
- count + 1
- ③处应填() {{ select(36) }}
- count - 1
- count
- 10
- z[i] − '0'
- ④处应填() {{ select(37) }}
- z[i + 1]
- ch
- z.back()
- (char) z[i] + 1
- ⑤处应填() {{ select(38) }}
- i--
- i=i+2
- i++
- // 不执行任何操作
(2)(精明与糊涂)
有 N 个人,分为两类:1. 精明人:永远能正确判断其他人是精明还是糊涂;2. 糊涂人:判断不可靠,会给出随机的判断。已知精明人严格占多数,即如果精明人有 k 个,则满足k>N/2。现在需要从这 N 个人中找出至少一个精明人。你只能通过函数query(i,j)
来判断,该函数的作用是:通过这两个人互相询问并给出判断,返回值为 true 表示这两个人都是精明人,否则为 false。你不能同时询问同一个人超过两次,同时,你无法关心query(i,j)
的内部实现,只需要知道当且仅当这两个人都是精明人时返回 true,否则返回 false。现在有一个机会,你可以选择一个人作为 “候选人”,然后依次询问候选人与其他人的情况,从而确定候选人是否为精明人。
例如,假设有 8 个人,其中有 5 个精明人,3 个糊涂人,现在你选择候选人 i,那么只需要询问 i 和其他 7 个人各一次,根据返回结果即可判断 i 是否为精明人。
试补全程序。
- ①处应填() {{ select(39) }}
- 0
- 1
- N
- -1
- ②处应填() {{ select(40) }}
- count<0
- count==1
- count==0
- query(candidate,i)==false
- ③处应填() {{ select(41) }}
- query(candidate, i)==false
- query(i, candidate)==true
- query(candidate, i) == false && query(i, candidate) == false
- query(candidate, i) == false ∣∣query(i, candidate) == false
- ④处应填() {{ select(42) }}
- count−−
- break
- count++
- candidate=i
- ⑤处应填() {{ select(43) }}
- N-1
- count
- candidate
- 0